电力信息化
迈入2020年,合肥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。1月6日,合肥市人民政府签署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《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合作协议》。以此为契机,政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,携手将在数据共享、综合能源、智慧服务、5G建设、量子通讯等方面树立共同目标,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紧密融合,为合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“能源+数字”双驱动力。
2020年起,合肥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,计划拓展泛网示范区至滨湖新区全域100平方公里范围。通过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,实现城市从“用好电”到“用好能”跨越提升,为合肥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。
对于合肥智慧城市建设来说,政企双方共建的城市智慧能源平台将统筹接入多元能源数据,实现区域综合能源动态监测和协调控制。面向电力用户提供多能供应服务,面向政府提供产业链能效分析,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城市单位产值能耗。通过建立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,为城市经济决策、行业规划、环保监测、信用评价、城市治理等方面做出支撑。
根据合肥市“省会光伏第一城”的特点,加快城市虚拟电厂试点区建设。综合利用充电桩、储能电池、柔性负荷等多种可调节资源,实现源、网、荷、储运行态势全景感知和秒级控制,确保清洁能源保持100%消纳。
2020年,合肥城区计划公交车更换为新能源车辆,参与虚拟电厂项目,最大调节容量将增加至88.91兆瓦。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建设推广,三年内合肥区域虚拟电厂总容量占比预计将达到夏季降温负荷400万千瓦的20%,相当于少建设一座80万千瓦传统电厂,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建设投资成本。
对于普通市民来说,泛网推动城市电网可靠性不断提升,使得停电次数更少、服务速度更快、更智能。2020年,合肥供电公司将从用户侧和电网侧加快泛网建设改造,通过感知技术开展居民用户用电特征分析。利用微信公众号等“互联网+”手段,主动推送“定制式”、“个性化”的居民节能用电方案,进一步降低费用支出。
当前,合肥供电公司加快推进国内首个5G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试点建设,纳入虚拟电厂管理范畴。在老旧小区不扩容改造前提下,相比普通充电桩增加25%的建设规模,可为用户降低约33%充电费用。新的一年,该公司将不断深化智慧车联网平台建设,实现“车、桩、网”智能互动服务,为交通部门提供大数据支撑,提升居民充电便捷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