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信息化
2015年3月,国务院颁发电改“9号文”,提出“三放开、一独立、一加强”的改革路径。“三放开”是指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、厂网分开、主辅分开的基础上,按照管住中间、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,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,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,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。“一独立”是指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,规范运行。
而售电侧放开对电网公司的短期冲击最大,彻底改变电网公司统购统销的垄断局面,使得电力用户拥有向不同的市场主体购电的选择权,电力生产企业可以选择向不同的用户卖电,电力买卖双方自行决定电量、电价。因此电网企业必须改变传统赢利模式,通过重新定位电网功能和电网收益机制。特别是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%,输配电价也相应下调,电网传统业务经营利润持续下滑。
一方面电网需要打造电力系统运行全透明的状态,来保证安全稳定可靠运行,为市场交易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,另一方面,电网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探索新的收益机制。再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,泛在电力物联网应运而上。
泛在电力物联网,是指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,充分应用移动互联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,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、人机交互,具有状态全面感知、信息高效处理、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。
“泛在电力物联网”将电力用户及其设备,电网企业及其设备,发电企业及其设备,供应商及其设备,以及人和物连接起来,产生共享数据,为用户、电网、发电、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;以电网为枢纽,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,为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机遇,提供价值服务。
2019年国家电网正式启动“泛在电力物联网”建设,并将其定义为当前国家电网“最紧迫、最重要的任务”。
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内容分为对内业务、对外业务、数据共享、基础支撑、技术攻关和安全防护6个方面,11个重点方向。
对内业务主要是面向电网的生产运营和经营管理,可以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,保障电网平稳运营;同时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运营精益化管理,控制成本。
对外业务主要是支持电网企业避免被业务“管道化”,从而向“内容服务”的综合能源管理转型,构建一个“枢纽开放共享”的配用电(用能)的产业生态平台,并且形成自身新的商业模式。
5G、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电网赋能
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架构设计包括感知层、网络层、平台层、应用层四层结构。
感知层,主要是通过各类终端数据统一标准化接入,解决数据的采集问题;
网络层,主要是通过广覆盖、大连接、低时延、高可靠的信息通信网络,解决数据的传输问题;
平台层,主要是通过超大规模终端统一物联管理、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协同,解决数据的管理问题;
应用层,主要是通过数据融通提供标准化数据服务,支撑各类应用的快速构建、随需迭代,解决数据的价值创造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