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海外作业管理(OMS)系统平稳运行5年,累计上线作业队伍835支,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,录入作业数据38G。
经营区域广、横跨国内外、管理难度大、物资采购运输手续复杂、队伍众多,这是10年前,业务不断扩展的长城钻探面临的难题。2009年以来,长城钻探自主研发,加快推进协同办公平台、资源管控平台、生产运行管理平台、远程技术支持平台四大信息化平台建设,相继形成管理海外作业的OMS系统,管理海外设备维修保养的PMS系统,以及促进国内外物资采购一体化管理的ERP系统,信息共享程度大幅度提升。互联网+油服已成为公司逐鹿海外市场的名片。
创新研发:挺进高端市场
长城钻探2010年进入国际高端市场,迎面就遇到信息化这个门槛。
刚进伊拉克市场时,甲方BP公司要求承包商提供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系统(PMS),否则撤销合同。这对初来乍到的长城人是一个挑战。PMS系统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软件,在国际市场非常流行。
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,就进不去国际市场。PMS、OMS等软件,国内没有先例,国外的不能完全照搬,信息化系统自主研发成为必经之路。
“需要一套软件系统把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业务环节。”长城钻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玉新说,“形成覆盖公司管理的神经中枢和末梢。”
长城钻探自主设计了PMS系统1.0和2.0,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满足了BP公司、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等高端客户对设备管理的要求。信息中心主任张开金表示:“信息化将企业标准和规范的流程固化下来,并在系统中实现管理流与信息流的统一。”
应用推广:管理观念升级
一套信息系统从开发到成熟推广应用,要经历十几年的探索。快速变化的时代,如何让公司上下快速适应和应用信息化系统?设备管理系统(PMS)应用推广就开启了加速度模式。
以前企业是靠制度和报表来管理石油设备。PMS则通过电脑记录设备使用和保养的状态,要求每名员工都是设备生命的维护、记录和管理的一分子。这是对旧有设备管理理念的突破和转变。
每个海外井队设备管理人员是否都掌握PMS系统,关系到这套信息化软件能否真正落地。“员工长期形成的观念和固有的工作习惯其实是最大的阻力。”信息中心运维管理科负责人于彩萍表示,“改变现状,就要改变目前的工作习惯。”
为此,长城钻探高度重视员工信息化培训工作。根据海外员工倒班的特点,制订了小规模、多频次培训计划,只要有需要随时开展培训。同时,公司培训人员还充分利用QQ群、微信群24小时答疑,提供远程支持。经过持续努力,目前PMS系统用户从当初4支钻修井队扩展到现在90支钻修井队。
信息化推广让企业经历了从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的过渡。目前,OMS系统已经在海外33个国家和地区的811支作业队伍中全面上线运行。EPR系统则实现了海外物资管理系统与集团国内SAP、ERP系统无缝衔接,达到国内外一体的物资信息化管理水平。
管理创效:打破业务壁垒
对于长城钻探来说,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10年,也是企业管理不断规范化、标准化,效益不断提高的10年。
设备日报、周报、月报表是海外钻修井现场需要储备的重要资料,原来甚至需要集装箱来储存。现在,所有设备数据储都存在PMS系统中,随时录入,随时调取,方便查询。
海外作业管理系统(OMS)的建设和应用,使沟通更便捷,数据更及时准确,数据共享程度更高,从根本上改变了业务部门和海外项目部的沟通模式。
物资管理系统(ERP)实现了22个大类约1.4万个品种物资的采购业务。系统通过对价格库、物资编码、供应商入围、物资计划、仓储的规范统一管理,有效支持了公司成本控制。
信息化管理越深入,公司的人工、库存、管理、采购等方面获得的经济效益就越显著。OMS系统涵盖了长城钻探所有员工的各类信息,可动态查询,大大节省了时间。PMS系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,设备维护保养都由系统按标准自动安排,避免了设备保养不足的问题。ERP系统优化资源配置,盘活了国内外库存资源,显著降低了库存。2017年年底比2016年年底库存降幅达13.8%。
“效益源自公司业务链条间壁垒被打破。”王玉新表示,互联网+油服,使业务衔接更加紧密,流程更加便捷,管理更加规范,共享更加顺畅。”
(本文转自:中国石油报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