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气信息化
4月16日,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东部气田施工队从柴达木盆地传来捷报:当日盆地23口天然气新井完钻,累计进尺3.6万米,较去年同期多打1.5万米。一场“对标、夺旗、争打效益气”的钻井竞赛“实战”,正化作涩宁兰管道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,滋养着甘青藏等省区数千万家庭的“烟火气”。
作为区域主要气源地,柴达木盆地天然气产区肩负重任,但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叠加逐年攀升的开发成本,对勘探技术提出极高要求。近两年,无论是涩北气田“压舱石”工程建设,还是阿尔金山前煤型气增储“新阵地”,西部钻探始终以“流程优化—规模融合—资源复用”的循环模式深挖效益,向管理革新与流程再造要红利。
这些年,30600队平台经理带着队员们在打井过程中能省则省,但随着能省的空间越来越小,大伙逐渐摒弃粗放的“节流”思维,开启精细“提效控本”模式。根据口井排布对起下钻、下套管等工序细化到小时,在一开钻进时提前将放喷管线连接到位……通过精准设置各环节“提前量”,团队在“时间差”上的效益账也越算越精。这套“时跟踪、日分析、周总结”的进度管理体系,让“低压气藏优快钻井”技术日臻成熟,助力3月超额完成计划进尺。
在阿尔金山前煤型气开发领域,西部钻探以“一张网”思维重构产业链协同。通过打破钻、压、试等环节区域壁垒,将分散资源聚合成规模优势。针对盆地最深井昆2-4井浅部易垮塌、基岩研磨性差等复杂工况,技术团队构建“横纵双向”解决方案。横向上通过钻具力学分析与钻井低效事件判断等系列技术,动态调整钻具配件;纵向依托地质建模、随钻跟踪等技术优化轨迹,实现工程、效益、安全3个维度的最佳匹配。该井二开、三开施工对比区域井分别提速98.89%和56.85%,得出了区块钻井提速与效益建产的“最优解”。